石雕牌楼木牌楼的夹杆介绍

发布时间:2012-09-19 00:00:00
 

为了加强石雕牌楼的稳定性,大多木牌楼都有夹杆石或抱鼓石。木牌楼用夹杆石保护楼柱;琉璃砖牌楼用石雕须弥座;石牌楼多用抱鼓石。抱鼓石也起到了戗杆的作用,是石坊所特有的夹杆石。抱鼓石起源的确切年代无从考证,至晚在唐代就很流行了。抱鼓石的全名应为“壶瓶牙子抱鼓石”。因为其“圆鼓子”是夹在壶瓶状的戗石上的。在古代民居的大门两侧也立有抱鼓石,不过这种抱鼓石是和门枕石同为一体的。门枕石中间有夹门槛的槽口,门槛前是抱鼓石,门槛后是托门轴的“海窝”。抱鼓石在江南地区称“圆鼓子”或称为“坤石”。有人说门前的抱鼓石是武将宅院的标志,文官是用方门礅。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江南连书院门前都用圆鼓子,并没有文武之分。在古代的衙门口早有“击鼓升堂”的诉讼制度。无论何时只要有人敲击衙门前的大鼓,官老爷立刻就得升堂。过去的坊门前都立有随时可以悬挂的“弹劾表”用的“诽谤木”。自汉代又在衙署门前高悬了一面大鼓,以供百姓随时举报。故后来的府地宅门之前为显示地位并标榜民主也多在门前设石雕“门鼓”。也称:抱鼓石、圆鼓子、坤石。

版权属于: 长城石雕厂(http://www.shidiao567.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阅读了;

其特点:躯体强健、昂首挺胸、腿脚粗劲,呈疾步行走状;从侧面看石狮脊柱呈S线,显得既矫健又有弹力,充满跃动感,行进中的四肢迈步有力又动感十足;鬣毛、颌须、躯体的卷云纹和火焰纹以及两臂部的翼翅均采用阴刻和浅浮雕手法这个时期石狮雕刻的代表作是江苏南京一带的南朝帝王陵墓石狮。其特点是用整块巨石雕刻而成,大体积、大体量;昂首挺胸,鬣毛长披;颜面部较小且大口张开,长舌至胸;胸肌宽厚,身躯硕大;四腿短粗,为行走状;石狮两侧有浮雕双翅,周身还有火焰纹、云纹等佛教装饰。石石雕狮风格质朴遒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