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雕龙柱雕刻为什么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数量品种众多的中国历代石雕作品中,石雕龙柱的雕刻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雕刻技艺复杂繁缛,技术含量很高,同时有最能代表我国石雕的高超水平,因此此处再略加论述。我国石雕龙柱自宋以后,历经发展变化,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系,尤其是工艺特性,如材质的运用、技巧的处理、形态的刻划、装饰题材的选用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在石材选用方面,雕刻龙柱选用的材质较常用的有青石、花岗岩和辉绿岩等。其中青石、发绿的青石和白色花岗岩比较常见,其优者嘉祥民间俗称为天青石、青石或嘉祥青,因其质地较细密坚硬,色泽温润,适用于细部雕刻,清代以前所见龙柱大多采用此类石材。辉绿岩,是一种深绿色花岗岩。产于山东省的“玉昌湖石”,色泽翠润,石质特别优良,最受世人推崇,清代龙柱以此类材质为尊贵。龙柱的雕刻从工艺上看,有一层工、二层工、三层工之别;从雕刻技法上看,有浮雕、透雕、线雕之分;就工序而言,则有捏、掏、剔、雕等次序。所谓工艺上的几层工,与木雕相类,讲究的是作品的层次感,层次越多,工艺越复杂,越能体现工匠的技巧性,通常龙柱以二层工为多见。雕刻技法上的浮雕,根据材质剔地突起程度的不同,又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一般凹凸在圆雕二分之一以上的,称为高浮雕;不到二分之一的称为浅浮雕。高浮雕难度较大,层次较为丰富,内容较繁复,讲究形态逼真,神情活现。浅浮雕工艺较简单,层次较少,内容较单一。不管是浅浮雕或是高浮雕,两者均视局部需要,交叉采用剔地突起和压地隐起两种做法。一般青石龙柱都采用浮雕技法,且以高浮雕为主。透雕又称镂雕、镂花、镂空、通花,即将花纹外的地子尽量镂通雕透,以产生一种玲珑剔透的装饰效果。清代龙柱的雕刻技法有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几种,一般一柱之上几种技法往往并用,其中透雕是清代龙柱雕造中新出现的一种工艺技法。从出现开始,即迅速流行,并成为主流。透雕又称镂雕,是最能体现工匠技巧的一项工艺技术,也是龙柱装饰风格变化的诱因之一。在透雕技法推广过程中,后人总结出“捏、掏、剔、雕”四道工序。“捏”,即打坯样,也是设计创作过程。“掏”,即先挖掉内部无用的石料。“剔”,即根据线条图形剔去外部多余的石料。“雕”,即是最后细琢,使雕件定型。在传统雕制过程中,“捏”、“雕”一般由艺匠操作,称为师傅,人数不多。“掏”、“剔”则由学徒或一般工人操作。透雕作为龙柱雕刻的主流技法,与青斗石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青斗石作为雕刻材料早在宋代即广泛应用于建筑上,但作为龙柱的材质最早的实物资料见于清康熙时期。雕造于康熙时期的法雨堂前檐石雕龙柱上龙的头部、腿部、身体及作为装饰的朵云已经使用透雕工艺,且龙体的前段近似于圆雕,衬以疏朗的布局,使得龙更有一种矫健飘逸的身姿,这种透雕工艺技巧奠定了北派石雕艺术的基础。此后以透雕为主,辅之以高浮雕,并结合浅浮雕、线雕等几种技法并用的工艺,成为石雕龙柱雕造的主流。以上所述的工艺、技法和工序,只是针对一件成品的不同切入点而言,尚不能涵盖石雕“打巧”的全部内容。
版权属于: 嘉祥县长城石雕厂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阅读了:
下一篇:古代民居建筑中的石雕柱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