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雕艺术宝库中的外来宗教雕刻题材
在我国石雕艺术宝库中,外来宗教题材的石雕刻是一笔特殊的文化遗产。各地发现的有关资料表明,外来宗教题材的石雕刻主要集中于泉州地区。唐宋前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和海外交通贸易的迅速发展,数以万计的亚、非、欧各国侨民居住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其中又以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为多。在“涨潮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下,时为中国南方海外贸易中心,形成“市井十洲人”、“缠头赤脚半番商”这样一种“夷夏杂处”的万国都市景象。这一时期居住在沿海城市的外国人,他们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得到尊重。此开寸,各种外来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派)、天主教(方济各会)、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相继传人,并纷纷在沿海辟地建造各自的教寺,同时还建造自己的公共墓地以及番学等。这些来自异域的宗教文化,在展示自己的神灵与宗教信仰之时,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沿海地区丰富的石材资源和当地的能工巧匠,大量雕造充满异域宗教风情的神像和相关的石雕品。与此同时,当这些外国侨民终老异乡之时,他们也用自己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相关习俗,雕制各种各样的墓碑和石棺以安葬。这些外来民族的宗教石雕刻,有各种神像、寺院附属建筑雕饰物、墓碑和石棺雕饰等等。在我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近百年来,沿海地区的民间不断发现许多相关的宗教石雕刻遗物,如伊斯兰教的“蕃客墓”石碑、基督教的“也里可温吴安哆呢嗯碑”和“安德列·佩鲁贾基碑”、印度教保护神毗湿努雕像以及世界仅存的摩尼光佛雕像和摩尼教经文石刻,等等。凡此种种,包括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收藏的近千件宗教石雕刻,都充分展现了宋元时期外来宗教文化的绚丽多彩和繁荣景象,同时也显示了我国民间石雕艺术的丰富内涵。
版权属于: 嘉祥县长城石雕厂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