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嘉祥石雕的巧夺天工之艺
成吉思汗灭宋以后统一全国,建立大蒙帝国,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忽必烈对于汉族文化非常尊重,并且十分重视汉族的手工技艺,建设元大都时,忽必烈曾招当时嘉祥石雕的雕刻大家杨琼进京,参与建造宫殿。杨琼采用圆雕的手法,雕刻了一狮一鼎奉上,被忽必烈封为“绝艺”。备受忽必烈赞赏的杨琼后来被封其为正五品“大都采石提举”,并率领5000工匠参与了元大都浩浩荡荡的营建工程。“元蒙统治者在葬俗方面大多保持游牧民族旧有习惯,死后送回原籍深葬,不修陵寝。元代陵墓雕塑仅有个别遗迹,如北京颐和园耶律楚材墓附近出土了青色石灰石的文官雕像。”元代开始,由于蒙古族的文化入侵,宗教文化逐渐衰落,导致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但是嘉祥石雕在杨琼的推动下,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发展。
繁荣过后必然会有萧瑟,中国雕塑艺术到了明清时期,进入了全面衰落的境遇。在这个时期,中国雕塑失去了汉代的大气磅礴,失去了唐代的风韵姿美,由艺术形式,转变成为了手工劳动。“永乐,乾隆,为明、清最有功于艺术之帝王,然于雕塑一道,或仿古而不得其道,或写实而不了解自然,四百年间,殆无足述也。”然而汉白玉在建筑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嘉祥石雕在建筑领域发展起来。因嘉祥距离北京仅500公里左右,所以嘉祥工匠参加了明清时期北京皇家宫殿的修建,这使得这个时期的嘉祥石雕呈现出一种大气精美,构思巧妙的风格。明代的汉白玉麒麟,整体构思精巧,线条流畅,细腻精致,尤其细节部分细腻,可见这个时期的造像工艺的严谨态度。
清末民初这个时期,人民富于享乐,古文物成了有钱人的玩物,有了交易就有了市场,在文物成为稀缺资源的时候,就催生出了仿古雕刻。北魏、隋唐时期的佛像成为了主要仿制对象。上千年的雕刻文化积淀,使得仿古雕刻对于嘉祥工匠来说轻而易举。杨春元(1880-1947),可以算是嘉祥仿古雕刻的大师。他仅凭照片就能模仿原物。杨春元技艺精湛,他的作品能够以假乱真,这使得原本默默无闻的杨春元名声大震,广受弟子,桃李三千。由于仿古雕刻的火爆,这个时期的嘉祥石雕已经没有什么风格可言,仅以做旧为手段,乱真为目的,成为了一种带有精细技术要求的手工劳动。
版权属于: 嘉祥石雕厂(http://www.shidiao567.com/)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阅读了;
上一篇:宗教建筑石雕照壁等雕刻的特色之魅
下一篇:嘉祥石雕迸发强劲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