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石雕为什么是石匠之城
“北有嘉祥,南有惠安”。最初以青石为主要原料的嘉祥石雕传统雕刻艺术,在千年传承中,成为广泛采用各种石材、纤巧灵动的南派石艺代表,并走出寺庙神佛的局限,在城市化进程中焕发勃勃生机。一个产业的兴盛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嘉祥石雕的繁荣,来源于本身内在的顽强生命力,也来源于各方面不懈的努力。
踏入山东省嘉祥县,“石雕之乡”的名头真的名副其实起来从高速公路出口到嘉祥县石雕艺术城长达10公里的道路两旁,每隔百余米便有一件精美的石雕这是一条堪称世界之最的建筑雕艺景观大道,涉及灯、塔、花坛水榭、佛神造像、卡通造型、中外廊柱、现代人物、蔬果水草等70个品种嘉祥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告诉记者:“这里共有1060件石雕作品、全部出自嘉祥工匠之手。只要你能说得出来的形象,我们嘉祥都能雕。”石头是人类最早的工具,也是人类最早的装饰那些初民时代的石锛、石斧;那些晋墓、唐寺、五代窑、宋桥、元塔、明城、清厝,尽管岁月流逝,但石头构筑的光彩和渗透其中的历史文化却难以磨灭。和其他雕刻艺术相比,石雕艺术是最“不登大雅之堂”但却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恰恰是这份息息相关,让嘉祥石雕即使在今天也能生机勃勃。
从民间艺术到社会财富
提到嘉祥,总会想到那些技艺高超的嘉祥石雕艺人。嘉祥石雕和石雕艺人一起,成为当地的两大名片而鲜为人知的是,不少石雕艺人也为嘉祥雕艺做出巨大的贡献。吴贵利就是其中一位嘉祥石雕艺人。最近,他正忙着赶一批国外订单,脑子里除了石头就是图案。嘉祥石雕种类繁多,从工艺上主要可分为沉雕、浮雕、圆雕、影雕、线雕、微雕六大类,数百个品种、石雕绝大部分被看成男人的活儿,从事石雕的妇女很少。但从事影雕的却大部分是女性。影雕是在早年的“针黑白”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1~2厘米厚的青石板上,利用磨光后的青石可显示黑白,以尖细工具琢凿展示白点的特性,运用调节凿点粗细疏密的技艺,区分黑白的不同层次,从而在石板上表现人物肖像、美术图画,有的还要进行染色。影雕作品不但构图影像逼真,与摄影黑白照的效果相差无几,更有不退色、保存永久的优点因为影雕的雕琢必须心细且手巧,所以在嘉祥石雕中多由女性完成。
嘉祥多石嘉祥雕艺早在1600多年前就已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融中原文化、平原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形成了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艺术风格,成为北派石雕的代表。石雕成为嘉祥人的传统工艺,更是嘉祥人坚硬却又精美的事业。由于嘉祥石、木雕刻主要用于寺庙、神佛雕像和达官贵人、商贾华侨的豪宅大院等建筑,社会需求量不大,因而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而是以小作坊的形式分散于民间千百年来,嘉祥石雕一直顽强地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女性参与进来只是其中的一个探索。嘉祥石雕真正形成产业化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为嘉祥石雕创造了良机,北派石雕的传播进入鼎盛时期,十几万嘉祥工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留下了数不清的传世佳作。匠人们不断摸索,在原有的题材中融入时代元素,并且不断改进工艺,突破原有民间小作坊的局限,实现了产品艺术化和艺术产业化的全面提升,在应用上从传统的民居和寺庙建筑向现代园林建筑及城市雕塑多元化发展。
用20多年的时间,嘉祥石雕完成了民间艺术创造向社会财富创造的过渡,为嘉祥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石雕已成为嘉祥的支柱产业之一,石雕石材企业已达到13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产值超过100亿元,加工的石头品种多达3000多种,成为我国雕艺产业规模最大、生产加工能力最强、最具活力的地方。嘉祥也因此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和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
版权属于: 嘉祥县长城石雕厂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