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居建筑中的石雕柱础
发布时间:2013-12-17 00:00:18
古代民居建筑中的石雕柱础。柱础在秦汉时期的宫殿遗址中已经有过发现,当时的柱础多是简单的石块垫石,主要起防潮隔水作用。唐宋元明清以来,各地民间的各种建筑物一般都设有柱础,但此时的柱础经过石雕工匠的精雕细琢,已经形成圆形、椭圆形、鼓形、方形、瓜棱形、莲瓣形、八角形等多种形状,有的地方把柱础还称为“柱珠”,是民居等建筑立柱时不可或缺的基础柱石。明代的柱础一般不加雕饰,清代的柱础则普遍加以雕饰,图案有麒麟、马、狮、虎、龙和各种各样的花卉、人物等。如清代民间最流行的是瓜棱形柱础,上加缠枝花草或动物浮雕;各地民间的柱础多做圆形,环周沿作雕饰,题材有动物、花卉等。清末民间及国民初的民居柱础,在继承清代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艺也更追求精湛。如“鳌塘别墅”作于1906年的几对壁柱柱础,浮雕最为典型。其中一对是在方形底板上分三层雕作,即在贴地的须弥座上雕一矮脚案桌,四脚雕饕餮纹;案上立四角柱,嵌肚分别作主题浮雕人物-酒仙李铁拐和李太白,其造型形神毕具,功力非凡。最上面又是一层复盘,四垂角雕蝙蝠。作品整体立意新颖,蕴含深刻,富有艺术感染力。此外,我国各地的很多宗祠和古民居等建筑物的柱础,同样是形式多样,雕刻精美。其中的连珠纹等柱础,不但雕刻风格独特,同时还是清代后期民居建筑的断代标准器,引人瞩目。在很多的博物馆收藏的众多石雕柱础中,也有一些是此类石雕的珍品。
版权属于: 嘉祥县长城石雕厂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其他人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