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明嘉靖祭蓝釉碗(一对)

  • 171明嘉靖祭蓝釉碗(一对)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石栏杆
摘要

清代窑业之兴衰、瓷品之高低从中俱得管窥。盘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相似作品在南京博物院,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等处均有收藏。黄地青花工艺瓷器创烧于明代宣德时期,乃一代名品。通身满以仿木纹釉为地,各层纹饰之间都有辅助纹饰相隔,设色艳丽华美,代表了其时粉彩制瓷技艺的最高水平,底落“大清雍正年制”款。

鉴赏282宋代汝窑青瓷(18)

171明嘉靖祭祀蓝碗(一对)

铭跋:“明嘉靖年制”,半径15.6cm

此对碗是以隆庆吉兰官样为模型烧制而成。 胎体坚实,造型规整,头部曲线自然优美,色厚重,肉质内敛稳重,色泽碧蓝如海,无瑕均匀,古朴典雅。 吉兰碗是清代皇室使用的典型祭祀瓷器。 中国唐朝的臣子历来对各种祭祖活动十分讲究,如祭祖、祭地、祭日、祭月;祭祖、祭地、祭日、祭月等。 祭山川、祭祖、祭神、祭亡灵等。各种祭天活动都有严格的规定。 对于使用哪些器具以及使用哪些颜色都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明代皇室祭祀天月神,要求朝臣穿红色祭袍,使用蓝釉陶器。 蓝釉陶器俗称“霁兰”,采用含有石灰碱的宝石助熔剂。 因此,在明代被称为“宝石蓝”,又因白色是皇室规定的祭祀颜色,所以自宣德以来一直沿用,“霁兰”也被称为“霁兰”。 此对蓝釉碗,釉面略带蓝色,为嘉靖时期特色。 碗底双圈内镌六字双行隶书款,至今保存完好。 这是很少见的。

人民币60万-80万

172清乾隆釉洗口尊

无款式,高度50cm

雍干皇帝崇尚古风,充满文人趣味。 他们尤其喜爱宋器,并以宋人的审美观作为自己品味追求的标准。 清代乾隆皇帝尤其喜爱欣赏南宋官窑,曾赋诗赞叹:“铁脚绕腰冰裂晚清瓷器栏杆,宣城跟此夫花”。 该产品就是这股仿古潮流的杰出代表。 它对器物的成功模仿表明了宋人崇尚一色、纯正的审美观念。 其造型仿西周青铜器。 制作规范,造型庄重、庄重。 通体施青灰色仿戈釉,釉水凝结润泽,金丝、铁丝大力张开,遍布通体。 正应了“善古瓷者,如官,亦曰白君隋”(《景德镇陶录》记载)。 整器的口沿、腹部、底部均饰有日本鎏金铜嵌件,如流淌的泉水。 深贴花两侧还浮雕着一对孩童,精致灵动。

18万-28万人民币

173清雍正仿官釉琮瓶

清代栏杆_瓷器栏杆晚清图片_晚清瓷器栏杆

无款式,高13cm

此瓶圆口,短颈,方筒体,施圆形白釉。 器身饰凸起横纹。 造型古朴古朴晚清瓷器栏杆,施粉青釉。 釉色肥厚肥厚,有不规则的白片。 器形仿周汉古制。 造型严谨庄重,古朴古朴,配以“紫口铁足”,更显独特古色古香。 瓷器,主要表现不在于其装饰性,而在于其本身庄重、典雅、神秘的自然美。 就艺术风格而言,以釉胜,擅造型,以图案着称。 此类产品体现了东方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古朴、质朴、高贵、质朴。 此件曾于1952年12月13日巴黎东方陶瓷学会举办的“宋代宫廷瓷器青花粉彩及相关钱币”展览中展出,目录号114,其1952年展览图录中记载为:瓶呈玉琮造型,外壁呈圆锥形、长方形,四角饰有八卦纹,通体施青红釉,遍布,十八世纪。

展览: ., 1952,

人民币38万-58万

174 清道光青瓷蓝花瓶

铭跋:“大清道光年制”,高37.5厘米

清代,宫廷御用瓷器的一些品种和造型被陆续传承下来。 它们在每个朝代都是必需的,并且每年都必须制作。 赏瓶始创于清代雍正汝窑,存世量极为稀少。 目前仅存刻有雍正谥号的青瓷青花花木鉴赏瓶两件。 乾隆以后广泛流行,多为朝臣犒劳下属之用。 主要品种以青瓷为主,后期也常见青花、单青花。 青花蟹肉花木纹为主题纹饰,乾隆时期汝窑胸前主题图案可分为双层和单层。 双层花木纹蟹肉瓶肩部三弦凸起,上腹部丰满,腹部渐收; 单层青花蟹肉花木纹瓶,无弦,但头轮廓优美,头圆,外足翘唇。 各个朝代的青瓷瓶欣赏时代都有鲜明的特点。 青花、胎釉、纹饰细节、腹部变化都有各朝代的风格。 以这七个案例为例进行简单阐述。 民国时期窑炉行业的变迁和瓷器产品质量的提高可见一斑。

此件为道光年间制作。 青瓷美丽明亮,正宗深邃,釉质洁白细嫩,花叶硕大,布局苍劲,留有空间过多; 叶子的鲜艳度降低,颈部受到束缚。 依然美丽得体; 器底青釉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草书款。

晚清瓷器栏杆_清代栏杆_瓷器栏杆晚清图片

备注:台湾收藏家旧藏

80万-120万人民币

175清 光绪青花花木瓶

铭跋:“大清光绪年制”,高38.8厘米

赏瓶是雍正朝出现的新品种。 据《雍正年谱杂记》记载:“雍正八年五月,命作瓷盘若干以赏”,故名。 瓶身一般绘青瓷青花莲花纹,寓意“清廉”。 雍正晚期出现官窑、单青瓷和色地青花品种。 赏瓶从雍正朝开始,历代必备,年年必造,一直延续到民国。 是明代定窑的经典品种。 器形起源于玉壶、泉瓶,传世品形状基本一致,撇口,颈窄长,头部有凸弦纹,腹圆,白釉。 鉴赏瓶因其造型俊秀、腰线优雅、比例和谐而深受明代国王的喜爱。

此件光绪青瓷瓶,长颈,斜口,丰肩,圆腹,釉白。 头部饰蕉叶纹,口、肩、腹底、足内侧绘江崖海水、如意云、回文、缠绕花木、异形莲花、卷草纹,层次分明。 器质严谨规范,青瓷肉质肥厚轻盈,胎体古朴,宣德巫霞青瓷发色稳定,画工简洁流畅,底部青瓷书“大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草书。

人民币402,500元

176清嘉庆青瓷竹石芭蕉玉湖泉

清代栏杆_瓷器栏杆晚清图片_晚清瓷器栏杆

铭跋:“大清嘉庆年制”,高29厘米

此瓶口窄,颈窄,头部中央稍内缩,头部向上逐渐变宽,过渡为杏形下垂的腹部。 曲线变化缓慢而圆润。 白釉釉面比较大。 玉壶春瓶造型。 青瓷坠青瓷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双行草书。 整器造型端正俊秀,胎质古朴,釉色洁白无瑕。 瓶外壁饰有青瓷。 青瓷品质稳定,色泽淡雅。 头饰共有三种图案,分别是蕉叶纹、卷草纹、如意云头纹。 胸前饰有青瓷车前草、竹石纹,周围有栅栏。 奇异险峻的石灰华石间,生出车前草、兰花、竹子。 他们安静、平和、充满活力。 近足处为清代常见的异型莲瓣纹,足壁周围有一圈图案。 瓷艺工匠笔法精湛,灯光苍劲恰当,图案布局层次丰富,绘画精美。 是道光青瓷的代表作。 此款芭蕉竹石人玉壶春瓶是清宫瓷器陈设的经典之作。 是贬明代永宣汝窑而制。 最早见于雍正年间。 只是想仿古,所以一直没有署名。 号隶书,后家、道教两代各窑均有烧制。

备注:原为北京收藏家收藏

人民币74.75万元

177清康熙素唐三彩暗刻花卉木枝碗

铭跋:“大清康熙年制”,半径15.3厘米

此碗弧口,弧腹,釉白。 整器胎体薄而古朴,外壁刻有二龙逐珠图案。 龙身魁梧,龙爪锋利,傲然怒视。 雕龙图案之上,以淡黄、嫩绿、绛紫等色彩绘制花木。 花朵娇嫩,叶子茂盛,花间有蝴蝶飞舞。 画法生动,色调淡雅。 碗底双圈内有粉彩“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隶书款识,书写雄浑。

苏唐三彩是一种高温釉上彩。 因其色料中不含黑色而得名,因此广泛用于宫廷祭祖、丧葬等重要场合。 创烧于明代成化年间,康熙朝达到鼎盛。 有白地、黄地、墨地唐三彩等品种。 比较少见。 此碗造型规整,纹饰雕刻精细,笔画流畅,设色淡雅。 雕刻的龙纹与色彩斑斓的花卉蝴蝶相得益彰。

瓷器栏杆晚清图片_晚清瓷器栏杆_清代栏杆

人民币115,000元

178清雍正黄地青彩青花花木小杯

铭跋:“大清雍正年制”,半径7.5厘米

黄地绿彩陶器始创烧制于唐代,历来为皇室珍藏。 到了民国雍正朝,这种陶器能够大放异彩,全靠雍正官员的慧眼识人。 此器造型规整,口微卷,头微缩,卧足内侧绘金。 釉下双圈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字体工整、严谨。 整体图案为绿彩青花花木,先以暗刻勾勒轮廓,后施绿彩。 做工精良,色彩协调。 虽然是一件大器物,但也十分罕见。

备注:原为北京收藏家收藏

人民币299,000元

179清乾隆柚子黄地民窑九桃盘

铭跋:“大清乾隆年制”,半径26.5cm

清代栏杆_瓷器栏杆晚清图片_晚清瓷器栏杆

此盘撇边,弧形壁,施大块白釉。 通体施釉细密。 内外施柚黄釉为地,以粉彩勾勒图案。 盘内饰斗彩缠枝九桃纹,枝枝飘逸,果细叶,栩栩如生,自然; 外壁为定窑白釉牵牛花图案。 所用粉彩明亮润泽,黄釉莹润明亮,上下相互辉映,光彩夺目。 所绘图案用笔巧妙,涂抹淡雅,造型灵动。 蟠桃自然逼真,丰满迷人,牵牛花蕊盛开,各有各的美。 图案布局精妙,灯光虽繁杂,却浓而不乱,清爽之气在眼前熠熠生辉。 盘底青瓷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草书款,同类作品有上海博物馆、台湾景家堂图书馆美术馆等藏。

黄帝民窑的工艺钱币创烧于元代嘉庆年间,是一代名品。 永干时期,仿古宫廷瓷器盛行,尤喜黄土地民窑,遂纷纷仿烧。 其中,雍正时期的仿制品大多以宣窑为蓝本,而乾隆时期则在仿古的基础上仿制了很多纹饰等方面。 有创新。 此盘光影错落,书法工细,书法娴熟,浓淡浓淡相间。 是明代宫廷使用的精品瓷器。

备注:台湾匡时,2011.04.08,

人民币60万-80万

180清雍正青花木纹釉镂空香薰

铭跋:“大清雍正年制”,高19.5厘米

本品由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四个圆形镂空齿,饰有龙纹、八卦纹; 器身中部镂空,饰龙纹、寿纹。 方形底座,镂空方形底座,弧形足。 通体施仿木纹釉,各层花纹均以辅助花纹分隔。 色彩淡雅华丽,代表了当时青花瓷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底足“清雍正年间造”。 此器形制复杂,因无法绘制,只能拼装,因此烧制时极易龟裂变形,且以仿木纹釉为底,传世甚稀。代代相传。

备注:日本收藏家旧藏

人民币345,000元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