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窝在家中2米高的书架下,镇海中学高三学生林凡奇会一连几个小时阅读梁恒先生的《敲栏杆》,时不时在书上画圈、做笔记。短短几天,镇海中学高三学生林凡奇摘录打印的读书笔记,几乎有5页纸那么厚。
“高考结束后,我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非常适合看书。”林凡奇津津有味地讲起自己最愉快的暑假。早在高考最后一天,冲出考场的时候,一张“闲暇读物”清单突然在脑海里浮现,连家里书架上书的排号、数量都清晰地跳了出来。
读书对于林凡琪来说是一种瘾,其实,每一个优等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书架”,里面记载着优等生的“成长史”。
“上瘾”源于每天读书
高中生活难免忙碌而紧张,林凡奇每天都想尽一切办法挤出时间读书,比如睡前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他从不错过,上课铃一响,他就伸手从抽屉里抽出一本书,翻几页。“把零碎的时间扫描一下,凑齐了,还是挺多的!”
在林梵琪眼里,读书的关键不在于某一天读了多少,而是天天读、天天想读。“读书不是强迫的,应该成为一种爱好,进而成为一种上瘾的习惯。”
林凡奇家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晚饭后,他和父母会分开看书,互不打扰。读书渗透在他的生活中。从小,每逢节假日、生日,父母总会送他书当礼物。他的卧室里,有一个高2米多、宽2米多的大书架,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满满的柜子。
林梵琪就读的镇海中学,对待阅读的态度也是如此。每个教室角落都有书架,楼道拐角处有阅读角,每月更新的杂志吧,藏书十万册的巨大图书馆……在这里,仿佛随时随地都可以拿起一本书,让阅读“触手可及”!
或许是因为林梵栖的读书目的性不强,他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史记》、《红楼梦》这样的厚书,也有春树的《舞!舞!舞!》、《敲打栏杆》等畅销小说。
都说书架上藏有丰富人心智的宝藏,但在林凡琪看来把栏杆拍遍,梁衡,读书瘾更多的是寻找能引起心灵共鸣的书籍。
林梵琪最喜欢读传记类的书,比如讲述民国十位进士的《先生》。他说,这样的写作更像是一部纪录片的纸质记录把栏杆拍遍,梁衡,不自觉地流淌进心里。“有时候,读了太多繁琐的散文,读到梁衡先生的《射遍栏杆》时,不禁心头一震,才体会到散文的另一面,如此酣畅淋漓,令人感动不已,让人无法释怀!”
因此,林梵琪认为,选择一本适合自己性格的书,是读书的第一步。读书会转化为精神财富。世界文明是人类优秀思想外化的结果。你需要了解这个世界的运作逻辑,需要调动你的阅读去感受前人的智慧。
我把一半的书读了两遍。
金佩杰刚刚结束镇海中学二年级的期末考试,这也是他高三入学前的最后一个暑假。
眼前这位明年高考选数理化专业的大男孩,手里捧着《战国志》等古典文学课外书,文言文水平在学校里也是拔尖的,更是镇海中学第五届汉文化节传统文化大赛冠军。
金佩杰善于游走于文理之间,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他觉得理科可能主要是公式的运用和推导,而文学功底的扎实,需要自己搭建一个由浅入深的阶梯。
如果把金佩杰十几年来的中国古代文学阅读书架摆放整齐,就会发现一个清晰的规律:二年级开始读历史,四五年级读完明清时期的所有古典名著,之后读唐宋作品、诗歌……如今,他又开始读先秦文学。
“这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阅读是有节奏的,要仔细考虑先读哪本,后读哪本,才能读得最有效率。”金佩杰说,明清小说比较接近白话文,一开始很容易,然后一步步倒着读,循序渐进,很快就能掌握文言文的感觉。这样读下来,很多人觉得很难的文言文,却成了他的强项。
金佩杰的循序渐进式阅读,不同于一般的粗略阅读,而是需要对一些经典文本进行细致的消化。以他对《红楼梦》的阅读为例,五年级时读了第一遍,七、八年级时又回头读了第二遍,高一读第三遍时,他列举了刘心武等红学家的观点,以求证的态度去阅读,一遍又一遍地深入阅读,把《红楼梦》读得透彻。
像这样,在金佩杰的读书中,有一半的书都读了两遍,他觉得第二遍往往收获最大。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