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1/7《遍打栏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解读文中引用的辛弃疾诗歌及其他作品,体味“诗人的性质是战士,战士的性质是政治家”的含义。 2、认识文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辛弃疾,体味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3、比较拓展,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实质。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朗读欣赏辛弃疾的《破阵子。我作一首英雄诗送陈同复》。醉里灯火看剑,梦里吹响营垒号角。八百里烤肉分给部下,五十弦转边塞声。战场秋日。马如鲁,弓如雷。我干了君王的事业,在死前死后赢得了美名,却伤心得头发都白了。体会诗中炽热的情绪,而如今他被迫离开政坛,只能旁观,不能插手,更不能插嘴。如果你除了实力什么也没有,除了野心什么也没有,除了爱国心什么也没有,你又能把它放在哪里呢?只有敲打栏杆,打得遍体鳞伤,才能发泄你压抑已久的悲愤之情。 (二)知识补充 梁衡的散文是一篇伟大的散文,他从一些人们熟知的事实入手,着重挖掘人物内心,探寻历史的跌宕起伏。他从看似微小的个人性情写伟人,但能挖掘出来的却是历史的风云。三)整体感悟《遍地打栏杆》一文中,作者梁恒为我们塑造了爱国诗人辛弃疾的形象,他以宏大的历史视角,精选辛弃疾的八首诗,勾勒出辛弃疾的人生历程,以独特的视角指出“中国历史上,唯有辛弃疾从军中出身,以武力起义,最后以文学成为伟大的诗人和词人”,“辛弃疾的本性是战士,战士的本性是政治家”。
他的诗就像从政治这个大磨盘上磨出来的豆浆,他从武士到文人,又从文人到政客,他始终与世事相抵触,饱受被利用或被抛弃之苦。 (四)新课学习 课文内容令人震撼,我们看到了辛的侠义之气,看到了他宏大的历史视野,看到了辛的苦难处境。作者用八首诗串起了他的一生,有很多话要说,但最后作者用一个动作概括了他的特点。 1.作者为什么给这首诗取名为“拍打栏杆”?想一想“拍打栏杆”是什么意思? 讨论澄清: ①.介绍《水龙吟》中“拍打栏杆”的典故。宋代王丕之在《沔水烟谈录》中记载,“与世无争”的刘梦洁,经常在栏杆边静立,思虑世事,叹息自语,或用手拍打栏杆,有诗云:“读书耽误我四十年,醉意几度拍栏。”所以辛弃疾 栏杆拍遍,“拍栏”“捶栏”往往寓意用敲打栏杆来发泄心中难以言喻的郁闷和苦闷。 ②作者明白,这位爱国诗人在捶栏时,一定想起了当年捶剑催马驰骋沙场的英雄气势。 2.作者用六年时间诠释辛弃疾,还原了一个平凡而真实的辛弃疾。让我们感受到辛弃疾炽热的爱国情怀在他愤怒的血肉中颤抖、跳动、呐喊……3/7 作者塑造了辛弃疾的形象,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打遍栏杆为家》。在诗人打遍栏杆的震耳欲聋的声音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而复杂的心情:不满、怨恨、不安、懊恼、不耐烦、等待、期盼……怀着一颗报国之志的心,在被抛弃的叹息和无奈中,把全部的脑筋都倾注到诗词中,化作诗词,留给我们的是一首首用刀剑、血泪铸成的词。
3、辛弃疾捶打栏杆时,内心积聚的复杂情绪,犹如地壳中岩浆的翻滚、膨胀,冲击、堆积,化作焦灼、百感交集的人间惆怅。《丑奴》 (少年不知愁滋味)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楼。爱上楼,强自说愁,以谱新诗。如今知愁滋味,欲说而无言。欲说而无言,只说秋高气爽。 (五)拓展延伸时代背景的阐释,领悟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内涵。 1. 展示“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他生长在金兵占领区。20岁时,他率领两千余人抗击金军,参加了耿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担任耿敬的秘书。辛弃疾后来回到南宋。当时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的妥协、投降势力嚣张气焰嚣张,他与他们针锋相对。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六七年后,他写了《美策十文》。他又写了《美策九文》,上书讨论复辟计划,驳斥悲观论调,但均未被采纳。任地方官期间,他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积极备战北伐,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因此,他被朝廷当局所忌恨,四月七日被罢官,清闲度日近二十年。虽然他担任地方官的时间不长,但很快被罢官。晚年,在形势危急时被朝廷任命,但仍然不受信任。最后,他未能实现复辟中原的宏愿,怀恨而死,病逝于潜山。终年六十八岁。
2、齐弃疾南归后,为何不受朝廷待见?(1)他太爱国爱民爱朝廷,朝廷却怕他、厌他,不愿重用他。(2)他在南宋生活了四十年,闲置了近二十年。在这二十多年的断断续续被使用的过程中,他遭遇了三十七次频繁的调职。每当得到任职机会,他都十分认真、执着,还为练兵筹资、整顿政务付出了辛勤的努力。(3)四十年间,无论何时何地担任什么职务,甚至被调任,他都不断上书信、唠叨个不停。澄清:1、辛弃疾这个正直的读书人、工作狂,实在是太过分了,“过犹不及”。 2、弃疾,这个一心报国的忠烈战士,这个丧国的浪子,实在是太爱国了,他的怨恨“出自所爱”!3、诗人甚至自嘲地用了他的姓氏:永玉乐,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年家谱。你什么时候得了你的姓氏?请你仔细端详“弃”字,我会笑着听。它是用艰辛做成的,味道总是苦涩酸涩的,对别人更是辣,胡椒桂皮碾碎了吐出来。天下本该有香甜可口的东西,却到不了我家门口。诗人俏皮的《辛家门》诗中的“辛”字,是用“艰辛”做成的,蕴含着“悲凉”的味道,它总是和“苦涩艰辛”的命运密不可分!辛弃疾出身于正直正直的家庭,他刚直不阿,忠心耿耿辛弃疾 栏杆拍遍,坚贞不渝,他那泼辣的性格,南宋小朝廷并不喜欢也不赏识他。5/7(星期六)课堂总结 1. 诗人本身就是一个战士,战士的本质就是政治家、政客、军事家。辛弃疾“打遍天下栏杆”,一首首唱爱国歌曲,一声声喊出悲声。
他曾经努力过,他曾经很努力过,他曾经为民请命,他是中国历史的脊梁,他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他是中华文化的血肉。中国自古以来,有努力过的人,有很努力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为法舍身的人。虽然所谓的“正史”相当于给帝王将相写家谱,但往往掩盖不了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幻灯片10) 2.阅读课文第17段,进行总结。 (七)作业: 1.阅读课文中辛弃疾的另外四首诗,进一步领悟诗人的精神内涵。 2.拓展比较阅读。 (1)辛弃疾与岳飞 (2)辛弃疾与陶渊明 (3)辛弃疾与苏轼 3.再举一个例子,阐述以辛弃疾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脊梁的精神实质。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