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6.8 楼梯
6.8 楼梯
6.8.1 楼梯的数量、位置、净宽度、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便于使用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6.8.2 当一侧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度应为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当两侧有扶手时,梯段净宽度应为两侧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当有突出物时,梯段的净宽度应从突出物表面计算。
▼ 扩大规定
6.8.2 本条明确楼梯一侧设有扶手时,应考虑楼梯断面净宽度扣除墙面装饰结构厚度后的净宽度。另外,当楼梯间内有突出的框架柱或其他构件或设施(突出于楼梯间四个角的除外)影响通行宽度时,楼梯断面的净宽度应从突出部分开始计算。当楼梯设有无障碍升降平台时,楼梯断面的净宽度应从折叠式升降平台的最外缘开始计算。
6.8.3 除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 50016和国家现行相关特种建筑设计标准外楼梯栏杆高度图片,日常主要交通用楼梯的净宽度还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特点建筑物及各宽度为0.55m+(0~0.15)m的溪流数量确定,不应少于2条溪流。 (0~0.15)m为人流运动时人体的摆动幅度。公共建筑内人流量大的场所应采取上限。
▼ 扩大规定
6.8.3 楼梯断面的最小净宽度应根据使用要求、模数标准、消防标准等综合因素确定。
消防标准中,楼梯断面净宽度按每次人流0.55m计算,规定两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本规定适用于疏散楼梯,不适用于住宅楼梯和维修专用楼梯。其他通常用于日常主要交通的楼梯并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影剧院、体育馆等)的主楼梯,应考虑人流的多重流动,防止垂直交通造成拥堵和阻碍。另外,计算得出的人流宽度为0.55m,为最小值。事实上,人体在行进时身体之间存在一定的摆动和间隙。因此,本文规定每次人流宽度为0.55m+(0~0.15)m,(0~0.15)m这是人流较大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宽度需适当增加,见图6。
图6 楼梯段净宽度
国家标准《建筑消防设计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允许建筑高度不超过18m的住宅建筑一侧设有栏杆的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小于1.00米。这是因为栏杆上方有一些空间。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放宽使用。
6.8.4 楼梯转向时,扶手转弯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楼梯净宽度,且不应小于1.2m。当需要运输大型物体时,应适当加宽。直楼梯中间平台宽度不宜小于0.9m。
▼ 扩大规定
6.8.4 楼梯平台宽度是指墙面装饰面至扶手中心的水平距离。当楼梯平台上有突出物或其他障碍物影响通行宽度时,楼梯平台的宽度应从突出部分或其他障碍物的外缘开始计算。当楼梯平台框架梁底部距地面高度小于2.00m时,若平台栏杆(板)与框架梁内侧齐平安装,则楼梯平台净宽度应从栏杆(板)内侧开始计算。
本条规定,楼梯转向时,扶手转弯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得小于楼梯净宽度,且不得小于1.20m。同时,应考虑不同类型建筑对楼梯宽度的要求,满足保持疏散宽度的最小平台宽度。当需要运输大型物体时,应适当加宽,以允许家具等大型物体通过,见图7。
图7 楼梯、平台和楼梯间
双平行楼梯扶手转弯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计算的楼梯断面最小净宽度,且不应小于1.20m,见图8。
直楼梯中间平台主要供人们出行时休息,不影响疏散宽度。因此,不要求与楼梯断面的净宽度一致。然而,0.90m 是最小宽度。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类型合理确定中间平台的宽度并满足要求。特种建筑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
6.8.5 每个楼梯段的台阶数量不应少于3级,且不应超过18级。
6.8.6 楼梯平台上下过道净高不应小于2.0m,楼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
注:楼梯断面净高是指从台阶前缘(包括各楼梯断面最低、最高台阶前缘线外0.3m范围)至突出物下缘的垂直高度多于。 (本条自2023年3月1日起废止,见:新规《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 55031-2022)
▼ 扩大规定
6.8.6 本条所称净高,按楼梯平台、台阶等装饰面至上部突出物装饰面下缘计算。
图8 双平行楼梯、平台、楼梯外观
由于建筑物竖向处理和楼梯做法的变化,楼梯平台上下部分的净高不一定与各层的净高一致。此时净高不应小于2.00m。防止人们走路时撞到头。楼梯断面的净高度一般应限制在人伸直双臂上楼梯时手指刚好触及突出物下缘的点。为了保证人们行走时不撞头、感到压抑,楼梯断面应以常用的楼梯坡度为准。净高不应小于2.20m,见图9。住宅等室内空间的非公共楼梯和维修专用楼梯,条件不允许时可适当放宽要求。
6.8.7 楼梯至少一侧应设有扶手。当楼梯净宽度达到三人流时,两侧应设置扶手。当净宽度达到四人流时,应增设中间扶手。
6.8.8 室内楼梯扶手的高度从台阶前缘线测量不应小于0.9m。当楼梯水平栏杆或栏杆的长度大于0.5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6.8.9 在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等专门供儿童、儿童使用的场所,当楼梯间净宽大于0.2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儿童坠落的措施。 (本条自2023年3月1日起废止,见:新规《民用建筑通用规范》GB 55031-2022)
▼ 扩大规定
6.8.9 楼梯和平台围成的空间为楼梯间。为了保护儿童的生命安全,中小学、幼儿园等儿童专用场所的楼梯净宽若大于0.20m(儿童胸背厚度),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儿童跌倒,防止他们在楼梯扶手上做事。在滑梯游戏中,发生坠落事故,跌落到楼梯井底部。楼梯栏杆应采用难以攀爬的结构建造和装饰;立杆或装饰物上的空洞净距不应大于0.11m楼梯栏杆高度图片,楼梯扶手应设有防止儿童滑倒的设施。其他儿童、儿童活动频繁的公共场所也应效仿。
6.8.10 楼梯踏板的宽度和高度应符合表6.8.10的规定。
▼ 扩大规定
6.8.10 楼梯踏板高宽比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的自然踏步(步距)要求确定,并满足安全、方便、舒适的要求。坡度一般控制在30°左右。少数人使用的住宅套房的楼梯要求放宽,但角度不宜超过45°。步距根据水平步距公式(2r + g)计算,其中r为步高,g为步宽。成人和儿童、男人和女人、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是不同的。一般在560mm~630mm范围内,儿童在560mm左右,成人平均在600mm左右。本文规定的踏步高宽比反映了楼梯坡度和踏步距离。参见表 3。
表3 楼梯坡度和步距(m)
表3中人口密集、垂直交通量大的建筑主要是指电影院、剧院、音乐厅、体育馆、商场、医院、宾馆、交通枢纽、博物馆、展览馆、公共图书馆、游乐园(场)等建筑。 )。地方。
超高层建筑往往由不同的功能类型组成。由于日常垂直交通主要依靠乘客电梯,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内为满足火灾疏散而设置的疏散楼梯很少使用,主要用于安全疏散。因此,放宽了对台阶尺寸的要求。台阶最小宽度可为0.25m,最大高度可为0.18m,以节省空间并合理组织楼梯。
检查及内部服务楼梯是指维护人员在进行设备维护工作时使用的楼梯,以及公共建筑中辅助用房如门房、仓库等仅供内部人员使用的房间的楼梯。
表6.8.10 楼梯踏板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m)
注:螺旋楼梯和扇形台阶距内扶手中心0.250m处的踏面宽度不应小于0.220m。
6.8.11 楼梯段各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应一致,相邻楼梯段的踏步高度和宽度应一致。
▼ 扩大规定
6.8.11 楼梯各节段的踏步高度和宽度应一致,相邻节段也应一致,以保证楼梯的舒适度,防止跌倒。当同一楼梯断面首尾台阶楼面厚度不同时,应注意调整结构的台阶高度尺寸,避免高度不均。
当首层和避难层的楼梯按照消防标准分开,且上下台阶断开时,不认为是相邻台阶,台阶可设计成不同的高度和宽度。
6.8.12 同一建筑物地上、地下功能不同用途时,楼梯踏步高度和宽度可分别按本标准表6.8.10的规定执行。
▼ 扩大规定
6.8.12 考虑到同一建筑物地上、地下的不同功能,楼梯的踏步高度和宽度可根据不同建筑物的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对于地上、地下相同功能的建筑物,同一段楼梯的台阶高度应一致。
6.8.13 台阶应有防滑措施。
▼ 扩大规定
6.8.13 楼梯台阶应采取防滑措施,如防滑面、防滑条等。防滑措施的结构应注重舒适性和美观性。结构的高度可以与台阶齐平、凹进或稍高。
6.8.14 特种建筑设计标准对楼梯有明确规定时,应按照国家现行特种建筑设计标准执行。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